中國紀檢監察報
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傢漢辦和中央電視臺聯合主辦的“漢語橋·2017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於近日在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播出。在享受緊張激烈、起伏跌宕而又妙趣橫生的節目盛宴的同時,也引發筆者的一些深入思考。
據報道,此次漢語大會共有10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2000多位選手靜電機出租報名參賽,報名人數、年齡跨度和覆蓋地區,均創歷史峰值。這些外國人為什麼對漢語如此衷情和癡迷,以至於萬裡迢迢來到中國參加這樣一次漢語的盛會呢?筆者以為大致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漢語言文字自身所具備的美感特質。美的東西,總是令人心馳神往,無法抗拒。可以說,美是人類永恒的、共同的追求。首先漢文字之美,表現在結構形式上,一字一塊,整齊有序,方正美觀。這一點與拼音文字比較來看,就更為明顯。拼音文字是線性的,字的結構成分像線似的依次分佈,向一個方向展開,呈一維的直線。而漢字的整體構形,則是呈二維的平面,一個字仿佛就是一個畫面。一個漢字的內部,不論它有幾個部件,也不管這幾個部件之間怎樣安排佈局、調整比例,都必須合理、均衡而又巧妙地分佈在方形的框架內。漢字這種整齊有序的結構原則,是中國古典詩歌、對聯等藝術形式在結構上達到方正和諧、端莊美觀的物質基礎。
漢語的美,表現在它平仄相間、抑揚頓挫的音聲節律上。作為漢語基礎的漢字,在聲音上的一個特點就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每一個音節內部又包括聲母、韻母、聲調三個部分。中國古典詩詞在音律上的美感,正是在充分、合理地利用漢字語音特點的基礎上形成的。比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之類的詩句,不僅詞句整齊,對仗工穩,而且在音律上,更是平仄有規律的分佈在句子中間,故而依聲讀來,高低起伏,諧婉動聽,讓人不勝沉醉和流連。
當然,漢語言文字的美是多方面的,形式的悅目與聲音的悅耳是最為直觀、最能感發人心。外國人對漢語言文字的情有獨鐘,自有這其中的道理。然而,一種語言不管有多美,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作為基礎,也必然是蒼白和膚淺的。著名的語言學傢羅常培先生在其《中國人與中國文》一書中說過:“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結晶。這個民族過去的文化靠著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著它來推進。”可見,學習一個民族的語言,最為根本的,還是要瞭解這個民族的文化。此次漢語大會中,外國人對漢語的熱愛,在根底上來說,其實都源自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對滲透在漢語言文字中的中國文化精神的感知和認同。這也就是我對這個問題思考的第二方面,即漢語言文字背後所深蘊的中國文化精神,是我們這個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並能在世界舞臺上展示獨特魅力的根源。
那麼,這種由漢語言文字所體現的中國文化精神又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是和諧。可以說,“和諧”不僅是中國古代社會所普遍承認的一種價值觀念,更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特征。這是因為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深刻地認識到,像中國這樣的一個民族眾多、幅員遼闊的大國,隻有和諧,民族才能團結,國傢才能統一。所以,孔子在《論語·學而》篇中就曾語重心長地說道:“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中庸》更是認為:“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在今天看來,這些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是多麼的可貴和智慧。
前面筆者所提到的漢語言文字在形式和聲音上的美感,其實都是這種文化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在語言表達上的一種具體表現。它除瞭使漢字具有方正美觀的外形、使漢語具有抑揚頓挫的音聲之外,諸如漢語的各種表述結構都具有鮮明的和諧、對稱的語言標記。此外,漢語中大量的詞語也直接反映這種“和諧”的精神和價值觀。比如在人際關系方面,中國人強調要“和睦”“和順”;面臨爭端,我們希望彼此“和議”“和解”;甚至對大自然的天氣,我們也喜歡“風和日麗”、“和風細雨”,因為隻有這樣,萬物才能得到公平、自由地生長。
漢語言文字這種內在和諧的審美特性,是外國人在接觸和學習的過程中,必然能感受到的一種文化精神的存在。這種來自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所產生的精神感召與價值遷移,對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來說,可能很難說得明白,但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思維方式,有時甚至與他們固有的文化價值觀或思維習慣產生一定的矛盾。然而,也正是在這種對比中,中華民族的這種獨特的文化精神也才得以彰顯。筆者相信,中華民族的這種德行仁善、崇尚和諧的精神,必然油煙處理機租賃在未來的世界,綻放出璀璨奪目的智慧之光!(朱子輝)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留言列表